楚天都市報訊 採寫:記者範寧 鄭晶晶 呂銳 三湘都市報記者李婷 通訊員馮開春 攝影:記者姚品名震天下的武當武術今天發展如何?在黃州尋蘇軾、隨州訪曾侯之後,迷你倉10月21日和22日,“鄂湘贛皖文化行”大型採訪活動造訪湖北又一文化地標武當山。武當山玉虛宮前,幾十位外國人,一招一式,有模有樣地在打太極拳。記者對他們進行了採訪。24歲的美國小伙約翰長髮飄飄,從朋友那裡知道了太極拳,於是大學畢業後來武當山,參加了一個為期3個月的培訓班。一根木棍,一個布袋,如影隨形。來此一個月,他覺得身輕如燕。30歲的比利時姑娘桑德拉個子不高,她於今年5月來到武當山下學太極,自覺吐納平和,心境開闊。她把自己的課程表排得很滿,早中晚都有練習。“我上網知道了太極,就想來中國學習最正宗的太極功夫。”桑德拉說,來武當,她覺得獲益匪淺。桑德拉的老師是一位來自黃山的女孩任文婷,她來武當山學習已經5年,現在開始帶洋學生班。“他們瞭解太極,多通過宣傳片或電影,而來學習的目的主要是強身健體,以及表達對武當武術的熱愛崇敬。”說罷,她給記者露了兩手,輕抬雙臂,一招“白鶴亮翅”打得地道輕盈。“問道武當山,養生太極湖。在武當山,武當武術當然是最重要的一張名片。”武當山特區武術局局長徐耀進說。該局武當太極功夫團副團長楊麗介紹,目前武當山有3個功夫團,武術演員近300人,以及6大產業基地;還有19家mini storage術館校,每年在武當山培訓的洋弟子就有7000多人。600年前,一代高人張三豐曾預言武當山:“此山異日必大興。”由宋及明,從清以降,武當山果然一再飛升,成為中華群山中的一座奇峰。據瞭解,2003年,武當山成為中國首個旅遊經濟特區。10年過去,南岩宮玄帝殿落成,玉虛宮修復,五龍宮開發,遇真宮抬升等等,讓武當文化已深入人們視野。近年,武當山又不斷通過銀幕、熒屏,向各類群體推廣武當山的形象。這裡還將興建武當功夫城主題樂園、繼續推動遇真宮抬升工程、興建武當老子博物館等。鏈接“武當”之名最早出于《漢書》,直到隋唐,都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至宋代,武當山開始與真武神相聯繫。明代永樂年間大興武當,皇室貴族從對真武的尊崇,讓武當山由此成為“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古建築群始于唐代鼎盛于明代,採用皇家建築規制,展現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丹牆翠瓦,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現存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湘贛皖媒體看湖北武當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武術局,武術是武當山的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資源,武當山于2007年成立武術局,表明其清醒意識到武當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知道自身最有特色和最有吸引力的文化資源是什麼。通過武術局,能夠更好的推廣和宣傳武術,它是通過行政管理機制的方式來解決這個方式,帶有創意,也是個創舉。——三湘都市報副總編輯龔旭東儲存
- Oct 24 Thu 2013 10:50
圖文:玉虛宮外 洋弟子太極輕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