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大資管時代來臨巴曙松 陳華良 王超 等著湛廬文化出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黃紅元轉型與結構調整已成當前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儲存資產管理行業作為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近些年,特別是 2012年以來,進入了金融創新異常活躍的時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行業放鬆管制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突破相結合的發展態勢。 2012年政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市場化方向主導了政策變化。在此之前,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總體上是在機構監管格局下,由各自領域的監管機構主導不同領域的分工格局,基金公司和券商設計產品和投資,銀行和券商進行基金產品和券商理財產品的市場營銷,保險作為機構投資者配置基金產品和券商理財產品。在新一輪監管創新下,券商、保險等機構都可以直接開展公募業務,有實力的機構可以全產業鏈參與資產管理業務,涵蓋從產品設計、投資管理到市場營銷等環節,可以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資產管理行業,在金融體系中靠近需求端,將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產品供給與投資者需求聯繫起來,扮演著滿足投資者需求和引導需求的作用,同時,也整合金融體系的產品供給。在金融體系發展處於初級階段,存在金融抑制時,有限的金融產品供給相對投資者需求而言嚴重供不應求,因而與產品供給直接聯繫的融資功能成為金融體系的主要關注點,也是政府對於金融體系最為重視的功能。此時,不需要資產管理行業,個人投資者也可直接參與。但金融體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相對於GDP等經濟體量具有可觀的存量金融工具規模時,金融工具的供給與投資者需求之間供不應求的缺口甚至已逆轉,此時再單純強調金融體系的融資功能,非但無法促進融資規模的增加,反而會加大金融體系的風險。而通過整合資產管理行業對金融體系的產品供給引導和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可以深化金融體系的產品供給結構,促進投資者金融資產組合的多元化。而此次資產管理行業的變革,就是通過在需求端率先進行市場化改革,通過下游需求的多元化來引導上游的供給創新,進而帶動整個金融體系的多元化和創新程度。這一改革路線具有中國漸進式改革特色,這在銀行和信托理財產品的發展上尤為突出。銀行理財產品和信托理財產品分別作為存款和貸款利率市場化的變通手段,通過需求端的市場化改革來激發居民的投資理財需求,使得存量財富的“活性”增強,使金融機構根據需求來逐步適應性創新。在當前時點,推出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措施已是水到渠成,對於金融機構業務的衝擊已經減小很多。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於金融體系改革路線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就這樣,利率市場化通過銀行和信托理財產品三年的孕育而得到了“潤物細無聲”般的漸進式發展。這一領域的發展經驗,對於未來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以及與整個金融體系轉型的配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而銀行和信托理財產品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宗旨就是市場化機制,銀行和理財產品的設計和發行都是採取備案制,預期收益率自主決定,自主的市場競爭機制使得這些機構能充分發揮創造力,從房地產融資到礦產融資,從民營企業融資到與政府平台合作,理財產品的規模不斷壯大。盡管當前存在一些風險,但從市場主流評價看,銀行和信托理財產品的發展為多元化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有效配置作出了巨大貢獻。未來資產管理行業在此次市場化政策改革的帶動下,將逐步發揮市場化機制的作用,利用創新和多元化的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實現對財富存量的有效配置。更加深遠和宏觀的影響在於,通過需求端的引導和整合促進供給端的轉型,實現金融體系轉型的大趨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促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債券市場規模從2002年不到 3萬億的存量,發展到 2012年年末 26萬億的規模。10年前,我國債券市場全年發行量在 1萬億元左右,交易量 10多萬億元;10年後,年度發行規模達到8萬億,迷你倉易量超過 240萬億。在社會融資結構中,信用債占比從不到2%上升到 14%。盡管債券市場在規模上已實現了爆炸性增長,但依然存在結構性缺陷、交易主體同質化等問題。從資產管理行業來看,債券是資產管理的重要基礎資產,特別是對追求絕對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債券占投資組合的比例要明顯高于股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財富的穩健增長。但是之前我們資產管理行業的產品供給能力偏重于股票,基金和券商都是以股票投資見長,隨著保險可以發行公募資產管理產品,可以發揮保險在債券投資和絕對收益領域的專長,有望能改變債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促進債券市場的結構趨於改善。第二,存量資產盤活,支持經濟轉型。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積累了巨額的居民財富,儲蓄存款高達 100萬億。這些巨額的存量財富和資產,在轉型過程中應妥善利用。轉型過程也是財富重新分配的過程。在 20世紀 70年代,隨著日本和歐洲的崛起,美國重化工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日趨下降,迫使美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開發國內消費市場。到了1982年,經濟增長前十大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依次是:石油、金融、營業設備、公用事業、健康、零售、通信、家庭、化工、汽車。而運輸、鋼鐵、電氣設備三個行業大大落後。在這一轉型過程中,美國資產管理行業通過投資參與不同行業的市值變遷,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存量資產證券化對於金融體系的創新能力構成重大的挑戰和機遇,既能為經濟轉型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也可以豐富金融市場的層次。資產管理行業提供了重要的另類投資機會。在轉型過程中,如果資產管理行業對於存量財富和資產利用得好,則事半功倍,不僅實現了金融對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而且實現了財富的保值和增值;如果利用不好,則一損俱損,經濟陷入停滯,財富也將大幅縮水。第三,豐富機構投資者隊伍,構建和活躍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國內金融體系未來的發展方向,但並非簡單通過規劃和政府引導就能實現的,必須有賴于市場投資者的自發參與,特別是以�多資產管理機構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積極參與,才能使得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合理定價、流動性充分等應有的功能。可見,當前資產管理行業格局的市場化重構無論是對於資產管理行業本身,還是整個國內金融體系的轉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從事資產管理行業的各類金融機構應該轉變經營思路,勇於創新,認清並積極拓展自身在市場化的資產管理行業格局之中的定位。巴曙松研究員帶領的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研究團隊,持續跟蹤研究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路徑,已形成了把產業發展理論分析和金融機構實務經驗有機結合的研究分析框架。這一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結論,對於當前正在重構市場化格局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有助于為正處在“轉型困惑期”的資產管理機構尋找轉型突破口提供參考。第一,市場化機制主導的格局重構,更加依賴于資產管理機構依靠自身的資源稟賦來制定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競爭戰略。因此,報告中匯集了來自資產管理機構的轉型發展思路,具有較高的實戰價值。第二,如何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和寡頭壟斷現象,在行業內形成多元化、協同化的良性競爭環境?這需要在市場競爭機制之外,通過監管、行業自律等方式加以引導和規範,報告對此有理論和國際比較的研究。第三,當前資產管理行業的市場化轉型,是在中國宏觀經濟從偏重投資的工業型經濟向偏重消費的服務型經濟轉型,金融體系從偏重增量的融資市場向偏重存量的交易市場轉型的大背景之下發生的,各類機構在制定競爭戰略時應具備宏觀視野,從大趨勢中來思考自身的定位,而不應拘泥于簡單的短期業績考核指標,更應看重能否為投資者創造價值,這與政府當前不以 GDP增長為主要考核指標的轉型思路是一致的。(本文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黃紅元為《2013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所作的序,本報略有刪節)self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2 的頭像
    sgusers2

    sgusers2的部落格

    sgusers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