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00多年曆史的貴州鎮遠縣報京侗寨25日晚失火,燒毀房屋100余棟。記者從鎮遠縣人民政府瞭解到,此次大火造成侗寨核心區超半數住戶受災。據瞭解,寨火發生在25日23時30分左右,經奮力撲救,大火于26日3時50分左右被撲滅,目前尚未發現人員傷亡。報京大寨核心區共有住戶447戶。經初步統計,燒毀房屋100余棟、1000余間,受災290余戶1180余人。當地縣城郭姓居民透露,火災大致發生在凌晨,火勢大時躥起數米高的火苗,將黑夜變成了白天。“站在遠處的山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火熊熊,整個寨子都被大火淹沒”。報京大寨是黔東南北部地區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國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報京大寨距離鎮遠城南39公里,居住著470余戶、2000名侗族同胞,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侗寨傳統的“三月三”情人節已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起火原因和財產損失仍在進一步調查核實中。反思>>>古城火災頻發原因何在?古城火災頻發,原因究竟何在?中國著名古建築保護專家、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些古城和古建築重開發輕保護是火災慘劇發生的根本原因:只曉得發展旅遊,不知道怎樣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迷你倉應該是第一位的,然後是管理,然後才是吃住行游購娛。我們只知道吃住行游購娛,不管其他的。包括老百姓蓋房子,都應該管起來,什麼地方可以蓋,什麼地方不能蓋,要蓋什麼樣的,都應該管起來,而現在一些地區只知道發展。我覺得這是沉痛的教訓,損失永遠不能挽回了,留下永遠的傷痕。雲南獨克宗古鎮火災發生後,國家文物局立即下發了一份文件,要求排查文物保護單位的火災隱患。國家文物局稱,文物保護單位分佈密集、人民群�生產生活紛繁複雜、消防設施落後、消防水源不足、街道狹窄消防通道不暢,一旦發生火災容易火燒連營,撲救極為困難,必須採取加強防火宣傳、完善消防規劃、科學編制防火預案等措施。雲南古鎮貴州古鎮相繼發生火災,值得我們深深反思。借鑒>>>日歐古建築安傳感器防火阮儀三教授曾在國外考察過古城鎮保護,他認為,木結構建築防火的關鍵是要有一整套完善的防火措施。日本和北歐等地區也有大量木結構古建築,其保護經驗值得借鑒:現在建的木頭房子,都有傳感器,火到一定程度,警報就來了,再建上噴淋裝置,雖然也會有火災,但不會火燒連營。還有一種,日本做得很好的,每個鄉村都設立自助的居民自發組織和政府結合的消防隊,並定期訓練,一個星期訓練一次。(據新華社、北京晚報)self storage
- Jan 28 Tue 2014 10:15
大火燒毀 300年侗寨
close
儲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