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沃土成就幸「腹」之鄉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迷你倉南粵大地的豐沃土壤孕育出豐富多彩的「食」文化。而在「吃在廣東」這塊金字招牌背後, 「高明食材」可謂撐起了半邊天。令高明人引以為豪的後廚四大「材」子─大米、粉葛、生薑、黑鵝,因其高品質而享譽珠三角,亦成為出口港澳的「搶手貨」。在珠三角工業化日重的今天,高明在工廠林立的重圍中仍保持了片片碧水綠地,堅守出產優質農產品的綠色沃土。 「六山一水三分田」,說的就是高明的地理品貌,全區960平方公里面積中,湖泊、山林和農田就佔了逾7成, 「綠色高明」名副其實。佛山市高明區地處珠三角中部,氣候溫和,水沃土肥,農林牧副漁皆宜,素有「魚米之鄉」美譽。高明區現有耕地面積1.29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1.18萬公頃;林地面積4.6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8.24%。今年1至9月,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0.85億元。高明的青山綠水令當地農業發展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面對現代人對健康飲食越來越高的要求,高明出品顯得尤其有底氣。 高明區綠色農業近年發展迅速,一批「綠色品牌」亦勃然興起。現已有1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4個有機農產品,1個綠色食品,9個無公害農產品,達到無公害標準以上的種養面積超過12萬畝,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個,佛山市「菜籃子」基地4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點25家,已成為珠三角重要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合水粉葛」、「三洲黑鵝」、「合水白鴿」、「『土包子』野菜」、「黃麗堂蔬菜」、「舉世山水羅非魚」、「金禾鄉有機香米」、「新村桂花魚」等一系列知名品牌走向國內外。 人們常說「吃在廣東,廚出鳳城」,對此高明人不甚服氣,因為他們覺得這當中還應有「材源高明」的功勞。廣闊的綠色沃土造就了「遍地是寶」的高明,河鮮、山珍應有盡有,只有想不到,沒有找不到。高明境內水資源豐沛,西江穿流而過,滄江河及其15條支流橫貫東西,水質清淨魚蝦鮮甜。「西江蝦、山坑魚」可謂高明的水族「二鮮」。以出產地聞名的西江蝦雖體型苗條,其肉質卻極為甜美,無需繁複烹飪,以簡單白灼或清蒸就能使其散發出原汁原味的清甜,清淡鮮美、鮮嫩軟滑。作為另一鮮的「山坑魚」則是山溪水庫中的「明星」,其身形纖細小巧風味獨特,一年四季均不下市。而高明的鴨嘴魚亦是水鮮一寶,其魚頭魚尾的骨頭皆透明如軟骨,烹調起來軟脆爽口。更有企業看中這裡的特色河鮮,進行深加工後製成魚乾等系列食品。 西、南、北三面環山,常年保持50%左右的森林覆蓋率,高明山珍不可謂不肥美。林子大了,山豬也跑起來了。高明山豬肉質細嫩, 「野」味十足,是都市人難得一嘗的原生態風味。�鬱的山林裡除了靈動的鳥獸,還有靜靜在一角吸收山泉和雨水孕育而成的各式野菜。春夏秋季均可見野生蕨菜,酸辣可口之餘還有降血壓之效。而西水菌則是更為難得的「山珍極品」,一年中僅五月份的雨水之後可得,並且只生長在有竹林的山地,除了肉質鮮美外,還有安神安眠的功效。 綠色沃土成就了高明這片幸「腹」之鄉,農家遍地寶令都市人艷羨,高明農產品「走出去」的渠道亦日漸廣闊起來。高明食材不僅暢銷國內,還成為出口創匯的主力軍,近至港澳,遠至美、加、東南亞等華人聚居地,甚至進入到英國王室菜單。「材源高明」絕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正成為越來越廣泛的事實存在。 「四大材子」鬧「高明」 若問起高明食材有何特色代表,當地人定會豎起大拇指異口同聲地告訴你當屬「四大材子」。被譽為「後廚四大材」的大米、粉葛、生薑、黑鵝,當地小童亦能扳�指頭一一數來。「四大材子」已成為高明食材的特色名片,「材源高明」亦因其而更加響亮。 高明的富硒大米是優質水稻代表,充分吸收硒等營養成分,是真正健康助長壽的綠色食品。高明農業部門介紹,高明的品牌香米均採用種養複合、農牧結合的生態形態,種植全過程禁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從而避免了對種養環境的污染,使大米具有純天然、高營養、高質量的特點。 「合水粉葛」因產自高明區更合鎮合水片區而命名,不僅甜美無渣、出粉率高、天然味純,且含鈣、鋅等13種人體必需礦物質和氨基酸。合水作為廣東省最大的綠色粉葛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約達1.5萬畝,年產量2.25萬噸,產值達6600萬元,更大量出口外銷到美、加、東南亞等華人聚居地,年出口創匯440萬美元。除直接作為食材,磨製出的葛粉亦作為飲品推出市場。 有趣的是, 「合水生薑」的成名源於與「合水粉葛」一段「纏綿佳儲存」。據當地農戶介紹,過去合水並不種植生薑,後發現喜陰的生薑與粉葛套種,粉葛籐蔓高度恰為生薑遮擋適量陽光。加之土壤適宜,生薑愈發色金味香,肉厚無渣。當人體受寒後,用「合水生薑」食療極佳。目前,合水生薑年產600噸左右,遠銷港澳、歐洲等地,並作為食材進入英國王室菜單。 「三洲黑鵝」是「四大材子」唯一的禽類,亦是高明區最著名的家禽品種,與「獅頭鵝」、「馬崗鵝」並稱廣東省三大名優鵝種,具有體肥、肉嫩、骨細、皮滑、味美、大小適中等特點。因其肉味甘平,有補陰益氣暖胃開津之功效,且高營養低脂肪,而成為高明區家禽出口創匯的主力品種。目前,三洲黑鵝每年出欄量175萬隻左右,出口市場主要是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年出口三洲黑鵝30萬隻以上,佔香港市場逾三成。 良材出佳品傳統小食飄香百里 有好的食材是進入美食天堂的第一步,細尋高明美食,「瀨粉、角仔、裹蒸�」三大特色小食更是令人眼見垂涎。取材上乘、落料足、做工細,令人回味無窮,食客亦慕名而來。一年一度的高明「萬人瀨粉節」更曾因品嘗人數眾多而獲得「上海大世界健力士紀錄」,由此盛名益彰。 高明瀨粉美味甘香,爽口彈牙,是最具代表性的名小食。優質粘米粉、粉葛熬製的高湯、撒上薑蓉淋上燒鵝汁,一碗齊聚「四大材子」的高明瀨粉足以勾起味蕾。這款相傳由瑤人首創的特色小食已具500年歷史,瀨粉取材自足4個月生長的晚稻,經欲沸未沸的「蝦眼水」煮熟,再受冷水浸泡,才具備爽滑柔韌的口感和細膩光滑的粉質。上好豬脊骨配上瑤柱、粉葛等熬製兩小時成湯。將瀨粉用沸水焯一下,拌入湯水,再放上薑蓉、炒花生、香芝麻、雞蛋絲、魚餅條等佐料,更顯清爽可口。 同樣歷史悠久的還有高明角仔,糯米角和粘米角又叫「金角」、「銀角」,分別以「下油炸」和「上籠蒸」的方式製成。金角以綠豆蓉、番薯蓉、爆米花、花生、糖冬瓜等甜味餡料包製後,放入鍋中用花生油炸至金黃色。而銀角則以胡蘿蔔、頭菜、豬肉、臘肉、�菜、花生等鹹味餡料包製後,放入鍋中蒸煮而成。農曆正月「食角仔」習俗是高明民間傳統美食文化,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憧憬和嚮往,寓意在新的一年裡「抱金銀、財滿屋」。 眾多小食裡,讓人流口水的還有高明裹蒸�。「半斤八兩」在這裡形容的是當地裹蒸�的真實重量。個頭大而分量沉,碩大的�子令人過足嘴癮,大快朵頤。外形為四方枕形的高明裹蒸�以糯米、去皮綠豆和豬肉為餡料。要想做好高明裹蒸�,還需要小小耐性,因「落料足、體型大」,需下鍋煮足8小時才可食用。 現代農業模式續寫新篇章 高明得以憑高品質食材揚名,靠的不止是當地良好的農業生產環境,更是其現代農業生產「智慧化」成果。通過「智慧農業」的穩步推進,高明對當地農產品生產全方位掌控, 「材源高明」的品質牌亦打得更加「硬氣」。此外,當地特色休閒農業旅遊發展亦齊頭並進,在保障優質生產的同時,將田間樂趣帶給更多的都市人。高明正在用現代農業模式為農業寫下新篇章。 高明區在兩年前已開展探索發展「智慧農業」,努力打造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監控的現代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提供放心、安心、健康的食用環境。從源頭上把關,提升認證資質推進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成為關鍵。目前,全區無公害農產品種植基地面積已達12.68萬畝,創建了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點18家。 為避免流通環節過多而增添農產品受污染幾率,農超對接、農校對接、生產基地直營直供等現代流通體系亦是高明區努力方向,保證農產品從田間以最少的環節流通到消費者手上。而在去年,高明區已成功開發農產品質量智能化可追溯網絡交易平台並進行試點,該平台除可以網上交易外,還可以通過二維碼技術對農產品產地進行溯源。今年7月起,首批8家企業已率先應用該平台。 提到對現代農業的開發,不得不說到觀光農業。在高明保持�珠三角不可多得的優美生態環境,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業的融合發展具天然優勢。利用山林水資源優勢,在農業龍頭企業中開發觀光農業,讓遊客親身感受農產品生產過程,並參與其中,既可增加旅遊樂趣,亦可加深對高明優質農產品的了解。 高明還將通過打造珠三角「四季花海」的魅力之城,吸引遊客前來觀賞美麗之花,採集時令蔬果、品嘗地道美食,2011年以來,吸引全區及周邊地區觀花人數超50萬人次。高明還正嘗試重點以油菜花觀賞節為載體,延伸與油菜花相關的產業開發,培育優質食用型油菜心,讓遊客在觀賞油菜花同時,吃上優質的油菜心。mini storage
- Oct 29 Tue 2013 08:34
舌尖上的高明—吃在廣東、材源「高明」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