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亞錦賽震驚國人,存倉球迷媒體輪番炮轟,矛頭直指現中國籃協掌門人信蘭成。  在審視為何慘敗總在信蘭成任期到來的同時,信蘭成的前任李元偉也在微博頻頻發言,探討中國籃球發展思路。  信蘭成推崇的舉國體制和李元偉高舉的職業化旗幟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誰更適合中國籃球,外界仍�說紛紜。  李元偉  曾在擔任籃管中心主任的5年期間(2004-2008年),高舉職業化的旗幟,對CBA聯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力推北極星計劃、擴大聯賽規模、增加比賽場次、取消升降級,推動聯賽快速發展、人氣急升。那段時間,中國男籃也在姚明的率領下基本保持著亞洲老大、世界前八的水準。  信蘭成  2009年回歸之後,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前任的發展思路,試圖用限制聯賽規模、延長國家隊集訓時間的方式為中國男籃“提速”。然而,從最近幾年中國男籃的戰績看卻顯然事與願違。天津亞錦賽慘敗、武漢亞錦賽“走鋼絲”、倫敦奧運會一敗塗地,直至這次在馬尼拉,中國男籃被扯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哪條路更適合  田徑出身VS籃球科班  圈內人比較兩位主任  這是中國體育界難得一見的場面:主任要退休了,惋惜聲一陣陣,更年輕的“老主任”再次接任,批評聲又是一陣陣。而這正是前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退休和信蘭成“殺回馬槍”再度接手掌門時出現的令人驚詫的一幕。彼時,李元偉一手倡導的2008-2009賽季CBA職業聯賽開打不久,外界驚呼:“信主任回來,天啊,難道‘外行’又要回到傷心地?”對比信蘭成和李元偉,圈內人更喜歡先從兩人的出身談起。  李元偉是籃球科班出身,1976年他從北京體育學院籃球專業畢業,隨後任學校籃球教研室老師,直到1995年升任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1997年他入主籃管中心任副主任,2004年升為主任。李元偉幾乎一輩子和籃球打交道,卸任時還出了本關於籃球的書———《李元偉———籃球風雲路》。而昨天他在成都與老友暢談中國籃球時,贈予朋友此書,可以說,這本書凝聚了他籃球歲月的精華。  信蘭成也是體育人出身,他曾是北體大田徑專業學生,畢業後進入總局工作,1997年並不熟悉籃球的他成為籃管中心首任主任。2003年至2008年,他調任北京奧運會組委會體育部部長,2009年1月,他再度回到籃管中心,至今都擔任中國籃球掌門人。  論籃球資歷,信蘭成比李元偉差一截,但也有圈內人表示,資歷出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最終的業績,而且信蘭成在崗位上一直保持著固有的謙虛謹慎。2009年再度入主籃管中心,他仍稱自己是“半個門外漢,領導安排幹啥就幹啥”。  “信八條”VS“北極星”  哪條路更適合  兩人籃球資歷不同,對待聯賽的態度差別甚大。李元偉更加注重學習NBA等國外職業聯賽的先進模式,上任後大膽提出“北極星計劃”並推動聯賽改革,對CBA聯賽進行南北分區,擴軍至18支,提高聯賽觀賞性和影響力,此後聯賽情況好轉,球迷增多,吸引贊助,球員待遇得到改善。但當信蘭成2009年重返籃管中心後,他提出了“信八條”,這被看做是對李元偉聯賽策略的否定。“信八條”側重國家隊成績,其中壓縮聯賽賽程和減少外援上場時間等,目的就是為國家隊集訓讓路。  “信八條”出爐後,曾任中國男籃主教練的外教尤納斯表示:“CBA縮短賽程等於倒退20年!”尤納斯認為,職業聯賽是國家隊的立隊之本,籃球水平高的國度都有高水平聯賽。李元偉也堅持聯賽帶動國家隊,這雖然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他認為長久的積累必會促生質變。  兩位“掌門”的傾向不同,自然導致不一樣的結果。信蘭成任期內男籃的三次慘敗讓他很難拿出舉國體制優勢的說服力,而李元偉時期的國家隊則表現不俗,兩屆奧運會男籃打進前八,女籃殺入決賽。  對於這兩位掌門的不同思路,圈自存倉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最好的方式仍是將國外的先進模式與中國實際相結合,NBA等聯賽確實辦得很好,但我們完全照搬NBA也不現實,比如NBA每個球隊有自己的場館,但中國各省市經濟水平有差距,有時候球隊的發展建設仍需要政府力量的扶持。” 政績VS鍛煉新人  有只“看不見的手”  對於中國男籃的這次慘敗,為何必須要將兩任掌門人的思路對照?正如新華社指出,李元偉的職業化改革未能全部完成,信蘭成想重回計劃體制、長期集訓的老路,中國籃球的“身軀”在短短十年裡連續兩次“變向”,男籃國家隊這“膝蓋”怎麼能承受得了?  中國男籃此次征戰亞錦賽前,12人參賽名單一度“難產”,賽前那份12人名單的不同版本,以及揚納基斯賽後說“受到壓力”,這些都很容易讓人遐想,揚納基斯有多大自主權?籃管中心是否“垂簾聽政”?前中國男籃主帥、釜山亞運會男籃負于韓國後黯然下課的王非在微博上的話意味深長:“作為一名有一定成就的教練(指揚納基斯)在執教這支球隊的過程當中,肯定是有想法的,他不會也不希望自己執教的球隊輸球和走彎路。旁邊指指點點的人多了,有些是善意的,有些是在下面做手腳想看笑話的……我不能說揚納基斯在這三個多月裡有多少舉棋不定,這些只有在他身邊的人才‘清楚’。”  揚納基斯帶去亞錦賽的隊伍是並未完成新老交替的隊伍,揚納基斯一直說希望鍛煉新人,但有說法稱為了保證自己的政績,讓中國隊在賽場上不出現意外,信蘭成不敢起用新人,一直堅持沿用他熟悉的球員。亞錦賽結束後,央視曾問揚納基斯,這12人名單是否他的意願,對此揚納基斯迴避了問題。也許,來中國不久的揚納基斯開始在適應中國的籃球環境。  新華熱評  信蘭成有點背?  現任國家體育總局籃管中心主任信蘭成堪稱“悲情人物”。在他兩度掌管中國籃球期間噩訊頻傳。2002年,中國男籃在亞運會決賽中慘遭韓國隊逆轉,兵敗釜山,不久後信蘭成黯然離任。北京奧運會後,信蘭成回歸接替退休的李元偉,2009年亞錦賽決賽中國男籃慘敗伊朗折戟天津。在剛剛結束的亞錦賽四分之一決賽中,中國男籃爆冷負于中華台北隊,最後跌出亞洲四強。  慘痛的失利為何總在信蘭成在任期間到來?是他運氣太背?還是他的思路不對?  信蘭成和他的前任李元偉代表了對於中國籃球發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和風格。在擔任籃管中心主任期間,籃球出身、學者型的李元偉高舉職業化的旗幟,對CBA聯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力推北極星計劃、擴大聯賽規模、增加比賽場次、取消升降級,推動聯賽快速發展。恰恰在那段時間,男籃也在姚明的率領下基本保持著亞洲老大、世界前八的水準。  信蘭成回歸之後,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前任的發展思路,試圖用限制聯賽規模、延長國家隊集訓時間的方式為中國男籃“提速”。然而,從最近幾年中國男籃的戰績看卻顯然事與願違。天津亞錦賽慘敗、倫敦奧運會一敗塗地,直至這次在馬尼拉被扯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為什麼中國男籃的節節敗退在北京奧運會之後出現?籃球評論員徐濟成認為,中國正在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發展方式在改變,但是籃球的很多東西沒有變。  CBA聯賽發展到今天,投資人和業界人士對於深化改革、擴大規模、聯賽實體化的呼聲很高,信蘭成的“無為”頗受爭議。  不過,也有人認為,戰績不佳的厄運與信蘭成屢屢結緣是因為他總是趕上新老交替、人才斷檔的壞時候。  信蘭成的悲情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中國男籃的慘敗應該由誰買單?中國籃球的發展應以CBA聯賽為本、夯實基礎還是應重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長期集訓體制?不同的人對於這些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當突如其來的慘敗讓人聯想起中國男足的1比5,中國籃球界的確到了好好思考、深刻總結的時候啦。據新華社  (蓋源源)標簽:蘭成 李元偉 中國 揚納基斯 男籃迷你倉新蒲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2 的頭像
    sgusers2

    sgusers2的部落格

    sgusers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