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回懷舊式遊蹤,迷你倉欣賞了慈雲山水月宮、沙田坳一帶,述及回程四通八達的沙田坳,當今夏日宜走博康�,再賞熱門勝地萬佛寺。文、圖:陳溢晃獅子亭 亭台惜別話當年  沙田坳中獅子亭,歷經數十年風雨,也見盡無數來往遊人,查那小小亭子全名為「慈雲山頂半島獅子亭」,曾斥資四萬元建成,包括八角獅子亭一座、多張長椅、休憩草坪及長長石梯級。獅子亭籌建於1959年,1963年落成,於1966年交香港政府,同年11月19日由世界會長Lion Curtis D Lovill揭幕。  細觀這獅子亭六柱勁撐,柱身都有柱聯,極富中國古亭風韻,據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系顧問教授鍾華楠稱:「亭有分長亭與短亭,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除了用作長短程的衡量外,也是古時在路邊休息的亭台。李白詩有『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粵劇有『再折長亭柳』,《唐詩》:『今夜雨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亭又變作休憩、道別之地。」  離開沙田坳獅子亭,背亭走向坳中那士多,現代化士多取代昔日茶亭功能,招呼四方來客,一杯在手話盡古往今來,誠一樂也。忽然想起北區長山古寺聯語:「長亭惜別,古道瞻歧,雨笠塵襟人日日;山鳥吟春,寺花送曉,煙鐘風磬我年年。」此情此境確道盡遊子心懷,話盡離別情。  經士多正門西北行,路右大道別入,稍前大路左伸(往十二笏村)也別走,於左伸大道留意路有石級路口,踏上石級小徑右下,可惜路口並沒指示路牌,但晨運客在適當地點畫上往博康�字樣,沿途林蔭夾道,遊人也上上落落,未感寂寞。沙燕橋 跨城門河穿市中心途中有燒烤場地,真不明白環保先鋒對燒烤深痛惡絕,致癌物質有害健康,大自然中偏偏設置大量燒烤場地,假若有人在燒烤即燻煙四起,亦會惹火災之慮,真百害而無一利,究竟有關方面意欲何為?此磴道昔日被稱為慈沙小徑直通沙田區,今路徑亦有石磴路段,是新維修者,部分為原泥路,路勢復下走來頗為舒暢,時遇小群或單獨行客都點頭招呼。這一帶近市區山徑四通八達,亦為郊區治安黑點,如有關方面多派巡警,市民更感安心,或言人手不足亦可多豎警告牌,予遊人時作警惕亦佳,如提醒遊客近坑澗洪水暴漲牌般。古道走盡出接水務公路,下行片刻即接近博康�,於食肆午休。  博康�食肆午休後,出乙明�與沙角�而接近大涌橋路城門河畔眼前一亮,那城門河經改造大工程,已變作壯觀河堤,多條小橋橫跨,北接沙田新市鎮,特別沙燕橋融合古今型格美觀而大方,是取景欣賞河道好地方。跨橋連接沙田大會堂文化匯集中心,進入港鐵沙田站人頭湧湧,特別假日簡直人山人海,昔日沙田小墟鎮變身作大都會,換言之人口暴增也令人心頭一震。穿過沙田站西出為排頭村,古屋一排與毗鄰沙田新城市中心大廈矗立真極不協調。萬佛寺 滿山神佛迎香客  由排頭村(沙田鄉委會鄰)前小巷直入,沿途村屋都成為食店,中西合璧頗見熱鬧,那藍氏宗祠永遠是吸引來客第一景,門前掛上門聯顯示其族系來源、發展的祈望,傳統國香國色與鄰近酒吧間成強烈對比。小商店近青年中心小巷直進,仰首可見那新塔寶福山後來居上,把萬佛寺的萬佛寶塔也覆蓋林叢中。路經澗邊慧泉寺,順道探探數十年前出家行友,閒話古今,每次心情都不一樣,總有些說不清理還亂的感覺,畢竟出家確為另一境界。合十道別出門左行,稍入即依路邊指示牌上行往萬佛寺,接近時已有眾多羅漢像立道迎客,到平台那萬佛寶塔已在眼前。由月溪法師創辦的萬佛道場昔日也曾報道,這萬佛寺確為近數十年來遊客好去處,萬佛寶殿、新塑數百羅漢造像、觀音等,即為現代雕塑大觀園,而豆腐花是遊客必品嘗,祈福自保不在話下。除有法事外,這�遊客不會見到僧侶亦為一特色,無論如何「勝地有緣方可往,名山無福不能遊」。小賣部前石級下行二十分鐘即到新城市廣場。遊慈沙古道資料及路�圖交通去程:佐敦乘3C巴士往慈雲山。回程:沙田乘港鐵東鐵�回程。注意事項沙田經排頭村到萬佛寺步程約半小時,萬佛寺到新城市廣場步程約二十分鐘,上落萬佛寺別急步。陳溢晃資深旅行家,行山遠足經驗逾四十年,遊遍本地大山小徑,一直致力推廣旅行活動,現為《旅行家》總編輯及旅行隊總領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2 的頭像
    sgusers2

    sgusers2的部落格

    sgusers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