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2站 走進青羊說起南方絲綢之路,迷你倉最平不得不說西漢大辭賦家、傑出的政治家司馬相如。正是他,進一步促使了南方絲綢之路的繁榮,如張騫出使西域形成“絲綢之路”一般,司馬相如的南行,也完成了“南方絲綢之路”的原始雛形。著名巴蜀文化專家袁庭棟在接受成都晚報記者專訪時說。因此,司馬相如的南行,和張騫出使西域具有同等的歷史價值,而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由成都流向世界的商品如蜀錦、金銀製品、漆器、藤編、茶葉等,也在經歷了數千年發展後依然熠熠生輝,在如今的市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說起司馬相如,就不得不提位於青羊區的琴台路。“巴蜀熟 天下足” 南方絲綢之路從成都開始袁庭棟說,以成都為中心的長江上游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成都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幾千年來,城址未變,城名未改,這在世界城市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漢代的成都,無論從城市人口、建成區規模和經濟總量看,都是僅次于京都長安的中國第二大城市。所謂“巴蜀熟,天下足”,“女工之業,覆衣天下”。成都平原不僅有發達的農業,更有發達的手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產銷兩旺,再加上成都發達的水陸交通,更是繁榮了亞歐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南絲綢之路的公諸于�,要從張騫出使西域回來說起,當時,張騫向漢武帝匯報在漢帝國西南可能有一條途經身毒(今印度)的秘道,通往大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這一消息引起了漢武帝高度重視,並派司馬相如親自前往完成了“南方絲綢之路”的原始雛形。因此,說司馬相如是中國區域經濟學的開山祖師毫不為過。漆器、銀花絲 造就成都千年輝煌相傳,琴台路曾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宅邸。而相如琴台作為成都的名勝,始于六朝,當時人漫指相如宅附近的一個高台為琴台。自從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等人題詠後,琴台更是名聲遠播,成了人們憑吊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勝地。據琴台路特色街辦劉主任介紹,當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至成都,在琴台路留下了“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雋永愛情故事,也留下了“琴台故徑”的歷史遺跡。成都工美工藝品事業部專家余紹成說,數千年來,蜀錦、漆器、銀花絲……在南方絲綢之路占據著重要歷史地位,也是古代成都對外出口的主要商品,並作為“奢侈品”深受東南亞、中亞乃至歐洲各國喜愛。在今天依然傳承並繼續著它們的輝煌。特別是銀花絲,其製作技藝現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金銀器的製作源於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至漢代便出現了金銀花絲製品。它除宮廷享用外,並賜封疆大史、有功之臣。2008年,青羊區“銀花絲技藝”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漆藝國家級代表傳承人尹利萍介紹,成迷你倉漆器藝術起源於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時期。由於四川盛產生產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開始成為著名的漆器製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藝水平遙遙領先于全國,故而成都成為了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漆器製作中心之一,成都的漆器為歷代王公貴族和朝廷皇室的御用品,享有“東方藝術瑰寶”的美譽。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成都的漆器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和外事禮品,也被當作國禮送給多國首腦和友人。燦爛今生永�的天府之國六大景點塑造最牛成都文化名片袁庭棟說,金沙遺址、琴台故徑、杜甫草堂、青羊宮……青羊區無論是歷史文化,還是歷史遺跡,都是成都市最集中、最豐富、最悠久的。如今,青羊區依托自身厚重的歷史底蘊、燦爛的古蜀文明、濃郁的民俗風情,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服務業功能區,以古蜀文化、秦漢文化、唐宋文化、明清文化、現代文化、時尚文化為時間縱軸,濃縮為4000年文化旅遊的時空走廊;以金沙文化、詩歌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休閒文化為空間橫軸,匯集為60000余平方米的文化旅遊體驗磁場。並重點打造文殊坊(文殊院)、寬窄巷子、天府廣場—文化公園、琴台路(青羊宮)—浣花溪(杜甫草堂)、金沙遺址和生態綠地等六個文化旅遊功能片區,突出了天府歷史文化的主線,整合成都古蜀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時尚文化和生態環境,塑造“天府上下五千年”都市文化旅遊品牌,成為展示天府歷史文化的窗口和最具影響力的“成都名片”。記者手記余星雨走進這條充滿著歷史故事的琴台路,鱗次櫛比的紅磚金瓦,飛簷翹角的仿古建築,兩側街道和車道之間,各有一條0.8米寬,反映漢代盛世場景六個主題的漢畫像磚帶。隨著926塊漢畫像磚前行,宴飲、歌舞、弋射、車馬出巡等2000多年前漢代人的社會現實圖景復活在遊人的視線中,令人叫絕。置身其中,恍惚間,仿佛看到這條街上精緻的無以倫比的“成都造”商品正通過馬幫、水路穿越千年,流通于2000多年前的南方絲綢之路上。程璞但凡一件商品被稱為“奢侈品”,它一定涵蓋材料珍貴、工藝精良或者較高歷史文化價值。在重走“南方絲綢之路”的第2站青羊區,我見到了在古代被當作“奢侈品”的漆器。這是千年成都為我們留下的珍寶,也是“南方絲綢之路”延續至今的一個傳奇。重拾和發現成都漆器這樣的傳承瑰寶,讓今天的成都人為此驕傲自豪,正是我們重走南方絲綢之路的意義所在。李楊記得小時候,琴台故徑還是一條很窄的小土路,古人憑吊司馬相如的土台還立在田園包圍的青羊宮後面。真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感覺,假如司馬相如能夠穿越回來,他一定會重新作賦新青羊……成都晚報記者 余星雨 程璞 攝影 李楊新蒲崗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2 的頭像
    sgusers2

    sgusers2的部落格

    sgusers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