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外特約記者 藍雅歌 李勇 青木 陶短房 ●甄翔 柳玉鵬“歡迎來到農曆馬年,中元4712年”,熱熱鬧鬧的馬年春節激起不少外媒探究中國傳統習俗的興趣,甚至連許多中國人都不熟悉的黃帝紀年法都被它們挖了出來。而隨著春節假期結束,盤點中國“春節過得咋樣”成為擺在一些外媒面前的一大任務。透過史上空前的春運規模和幾倍于美國人口的春晚觀�,它們體會到“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最大節日”的“分量”。煙火表演規模縮小和高檔禮品銷售下滑則讓它們感受到今年春節的節儉新風。尤其令一些外媒感嘆的是,春節在國際社交地圖上留下軌跡越來越密,從英國首都倫敦到美國偏遠小城,春節慶典都是最近幾天的最重要場景。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就此評論說,世界各地歡慶中國春節提醒世人中國文化和傳統日益流行,越來越為國際社會接受,表明中國的軟實力在增強。春運、春晚是關注熱點“中國春運進行時”,路透社6日以此為題稱,隨著人們在春節回家團聚後開始返回城市工作,春運的最後階段4日開�。在中國中部的湖北省武漢市,當天超過6萬人乘坐高鐵,打破該車站2014年的春運紀錄。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稱,中國中東部地區周三普遍出現雨雪天氣,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雪。由於正值春運返程高峰階段,惡劣的降雪天氣對交通運輸造成重大影響。全國一共有69條高速公路局部路段被封閉。京廣、京滬高鐵降速運行,近百趟高鐵列車晚點。在一些外媒看來,中國春節始于春運,也結束于春運。法國《回聲報》稱,6日是中國人返回工作單位的日子,中國迎來又一個人潮高峰。春節回家團聚是中國的傳統,許多人為實現春節回家的願望,不惜採取任何方式。今年春運期間,預計有2.mini storage58億中國人坐火車往返于工作地和老家之間,這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華爾街日報》網站說,對許多中國人來說,今年是一個“馬力年”。 中國對汽車的鐘愛已經改變了全球汽車產業,並推動了從石油到輪胎再到鋼鐵的各個市場。駕車成為許多中國人春節回家方式。“以為‘超級碗’很大?見識一下中國的春晚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以此為題稱,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年度總決賽“超級碗”有1.1億觀�,你以為這個數字很大嗎?還有6倍于它的。中國國家電視台稱,7億多人收看了歷時近5個小時的春晚。在社交媒體上,春節也讓“超級碗”相形見絀。盡管網民在一分鐘內發出38.16萬條“超級碗”推特信息創下紀錄,這卻難與中國網民春節通過QQ在一分鐘內發出327萬條信息相比。中國另一個社交應用軟件微信春節期間一分鐘甚至發出1000萬條信息。CNN還稱,春節期間,紅包習俗對年輕人特別有吸引力。如今隨著中國日益擁抱網上支付和電子商務,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通過電子手段接收紅包。法新社6日說,每年的央視春晚是中國的一大傳統,自從1983年首屆春晚以來,每年除夕中國人都會聚在一起觀看歌舞和幽默小品等節目。今年春晚上,一名15歲的小姑娘在現場直播中轉了4小時的圈,象徵著時間推移和季節變換。這事在網上引發爭議,有人批評這種表演“殘酷”。這名演員自己則表示,這種轉圈表演就好像打坐一樣,是一種修行。美國quartz網站稱,有跡象顯示,中國電視觀�對春晚感覺不如往年印象深刻。曾幾何時,春晚名句和笑話都會成為流行語,但如今春晚正在失去文化和商業兩方面的重要性。美國《國際商業時報》5日題為“春節假期為中國青年帶來多餘壓力”的報道稱,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回家過年,由於過年團聚中的壓力空前巨大,許多年輕人患上“回家恐懼症”。一些人因假期平添許多壓力,他們的錢包也不好過。還有許多人表示,他們害怕回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父母逼婚。“俄羅斯之聲”以“租個小伙——讓中國父母高興”為題稱,在中國春節期間,許多回鄉的未婚姑娘都會遭到父母的嘮叨:“為什麼還沒有對象?什麼時間結婚?”為了應付父母,在中國網絡上出現了出租年輕小伙的業務。這已成為中國春節的一個特色。節儉過春節受到好評在一些外媒眼中,節儉迷你倉今年春節的一個亮點。英國《每日郵報》稱,舞龍、炫彩服飾和煙火表演,這些都是全球迎接中國春節的重要元素。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不過今年的慶祝活動相對低調。中國節慶活動通常要大放煙花爆竹,據說有避邪和帶來好運的作用。不過過去幾個月中國東部地區深受霧霾之苦,政府呼籲居民少買煙花爆竹,以減輕空氣汙染。為響應中國領導人的節儉號召,甚至連電視直播的春晚規模都有所縮減。美國《國際商業時報》題為“中國春節購物:奢侈品銷售減少,普通商品銷售上升”的報道稱,中國商務部5日表示,盡管高檔禮品銷售下滑,春節前4天消費市場繁榮穩定,經濟實惠型商品熱銷。商務部沒有公佈全國數字,但表示北京和成都的商品銷售額分別比去年增長9.2%和13%。高檔酒和稀有海產品的銷售大幅下降。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中央政府大力反腐,厲行節儉已經一年有餘。台灣《聯合晚報》6日稱,習近平上台後祭出“八項規定”整頓官場風氣,如今連大陸民間也受到影響,今年不僅官場春節送禮歪風開始肅清,民間人情送禮也悄然改變,走向節儉風氣,物美價廉的土特產和健康養生的商品,成為走親訪友送禮及孝敬父母長輩的主流。中國的低調與節儉並沒有影響春節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流行,世界各地�多城市舉行了規模不同的慶祝活動。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說,在澳大利亞悉尼,春節期間舉行了10萬人的盛大遊行,整個慶祝活動長達一周。在倫敦,成千上萬人來到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慶祝春節。紐約、巴黎等城市也都舉行了歡慶遊行和舞龍舞獅表演。愛爾蘭《獨立報》稱,送走蛇年,迎來馬年,今年也是中國古曆法的第4712年。都柏林春節慶祝活動將持續到2月14日,期間全城將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馬來西亞《星報》評論稱,看看各大城市的場景,就知道中國的國際形象變化有多大。本世紀初,在倫敦和紐約,春節只是唐人街的事情。對非華裔而言,春節不過是舞龍等等。時間快進到2014年,春節成了國際社交地圖上的重要場景,從倫敦到紐約,繁華商區紛紛來搶春節商機提高營收。春節流行顯示中國軟實力增強商機正是春節越來越受到世界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福布斯》網站報道稱,作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時刻,美食、煙花和紅包是春節特色。由於7天春節長假往往緊隨元旦假期而來,所以許多中國人選擇出門旅遊,包括出境游。美國商店則在馬年全力招攬中國客戶,在紐約,越來越多的百貨公司開始關注春節並吸引新年購物者。在有的大型百貨商店,年輕女士會給遊客遞上紅包,甚至用熟練的普通話說“恭喜發財”。台灣《中國郵報》6日稱,台灣“移民署”宣佈,春節6天假期內共有約8萬名大陸遊客訪台,為台灣帶來約35億新台幣的餐飲、住宿和購物收入。組團游和自由行的陸客數量同比均增長20%。日本《外交學者》評論稱,中國國內和全球的春節慶祝反映了現代化與傳統傳承的並行發展。一方面,2014年中國春運旅客人數再創紀錄。不管旅途多遠、旅程多艱難,人們過春節都歸心似箭,回家去尋找溫暖、舒適和團圓。中國人正在經歷大規模現代化和全球化,在此過程中傳統價值觀變得更受歡迎。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春節也變得越來越全球化。有報道稱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的294座城市舉辦506場慶祝活動。世界各國領導人都向華裔致以新春祝福。當然,春節國際化的一大驅動因素就是中國不斷崛起的經濟實力以及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海外春節慶祝活動可視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比例上升的產物,也反映出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得到認可。“魅力攻勢:中國影響世界的方式”,今日俄羅斯電視台以此為題稱,世界各地許多人在慶祝長達數日的中國春節,春節越來越為國際社會所接受,表明中國軟實力增強。這種流行和影響已經走出中國和唐人街,成為不只限于中國人的盛事。一度為“沉睡的巨人”的中國今天是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對其他國家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雖然辯論主要圍繞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力量,但其“軟實力”也被視為影響力組成部分之一。▲文件倉
- Feb 07 Fri 2014 12:29
報道各種驚人數字 強調反腐帶來新風 外媒熱評中國春節新氣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