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像藝術最早始于歐洲國家,mini storage由於它造形逼真,酷似真人,充滿妙趣,很快風靡一時。法國的菲利普·阿蒂斯精于此術,被稱為蠟塑大師。生于1761年的杜莎夫人自幼跟隨他學習,後來成為著名蠟塑藝術家。杜莎19歲時,被任命為法國公主伊麗莎白的藝術教師,在凡爾賽宮生活了9年,接觸了大量的法國上層人物,為她的蠟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法國大革命後,杜莎夫人遷居英國,在很多城市巡迴展出她所塑制的蠟像。這次蠟像藝術展覽非常成功,在英倫引起了轟動。英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熱情地稱讚說:“如果蠟人也能說話或走動,你真看不出它和活人的區別來。”狄更斯在《老古玩店》書中所描述的那位搞蠟像展覽的乍萊太大,就是以杜莎夫人為模特兒的。1835年,杜莎夫人在倫敦創建了蠟人館。這座以杜莎夫人名字命名的蠟人館座落在市中心的攝政公園旁邊。全館共4層樓房,6個分館,分別陳列著各類蠟像數百人。在最引人注目的大廳里,陳列著世界各國著名人物的蠟像,其中有英國歷代國王、女王和主要王室成員,有邱吉爾、羅斯福、戴高樂等已故資產階級政治家,有列寧、毛澤東以及很多國家當代領導人,還有莎士比亞、狄更斯和畢加索等文學藝術大師的蠟像。這些蠟像與真人的身材、體態、容貌、衣著、發式完全一樣,面部神情也酷似真人,維妙維肖。據說有一次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參觀蠟人館時,站在為她製造的蠟像旁照了一張相,照片上兩個撒切爾,簡直難辨真假。此外,在英雄館里,可以看到世界上許多著名演員和運動員會聚一堂。當然都是蠟人,以各種不同的姿態,展現了他們當年的勃勃英姿。在故事館里,可以看到很多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位衣著華麗的“睡美人”,由於衣服下面裝有特製的電子設備,使人看到這位沉睡的公主胸脯微有起伏,正在輕微地呼吸,宛如真人,顯示了蠟塑藝術家們的獨到匠心。在特拉法加戰役館里,通過藝術家們高超而又生動的蠟塑,使人可以一睹當年激烈海戰的宏偉場面。在暖房館里,各種蠟制的熱帶植物,使人好象走進了熱帶森林一樣。而在恐怖館里,則陳列著各種酷刑在執行時的蠟像,看了令人毛骨悚然。這座聞名於世的倫敦蠟人館,它長年吸引著大批觀�,遊客雲集,是倫敦著名藝術館和儲存遊名勝之一。在法國巴黎蒙馬特爾大街10號的格雷萬博物館里,也有一座蠟人館,在世界上同樣享有很高的聲譽。蠟人館里共有四百多個蠟人像,分別陳列在三層樓裡面,每一個蠟像都同真人完全一樣。其中,既有歷史人物,也有當代的著名人士。在一樓的圓柱大廳里,陳列著許多國家元首和要人的蠟像。在穹頂大廳里,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電影明星、著名演員,著名歌星、運動健將的蠟像。有趣的是,在這座蠟人館里,蠟像們都穿著同真人—樣的服裝,這些服裝有不少並不是藝術家縫製而是本人贈送的。毛澤東曾把自己的一套制服贈送給這個博物館,現在這套制服就穿在他的塑像上,同他本人一模一樣。據蠟人館里的服務員說,1968年11月,西班牙著名畫家和雕塑家薩爾瓦多·達利參加他自己的塑像揭幕儀式,當服務員送來香檳酒的時候,他正靜靜地站在自己的塑像旁邊,服務員一下呆住了,因為他一時不知道把香檳酒遞給哪一個達利才對……蠟像藝術在世界上已成為藝術和旅遊領域的重要項目,在我國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它同我國傳統的泥人、面人藝術不同,在藝術上別具特色。不久前,我國古城開封出現了第一個蠟像館。這些陳列在龍亭之內的蠟像,取材于北宋重大歷史事件中的重要人物,由兩位年輕蠟塑藝術家吳小排和吳潤生精心製作而成。第一組蠟像共有30個人物,趙匡胤居中,分列文武大臣八人,鎮殿將軍8人,舞女4人,樂女4人,宮女兩人,太監一人,生動地表現了宋太祖趙匡胤登極的情形。趙匡胤氣度雍容,英氣勃勃,其他人物無不形神兼備,看後令人叫絕。第二組蠟像陳列在西配殿,表現的是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變法的情景。這組蠟像的主角共3人,宋神宗趙頊身穿龍袍,腰圍玉帶,端坐御座,凝神傾聽,宰相王安石坐在左側,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司馬光坐在右側,臉色沉吟,顯出不以為然的神情。這些蠟像展出後,吸引了成千上百的觀�,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一對回國觀光的美籍華人科學家在參觀了這些蠟像後說:“英國、法國的蠟像我都看過,英國的最好。這次我們能在國內看到蠟像非常高興。咱們展出的這組蠟像可以和英國的蠟像媲美。”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蠟像藝術在我國還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為我國廣大人民的藝術生活和旅遊增添更加豐富的色彩。迷你倉
- Dec 18 Wed 2013 09:03
趣話蠟像藝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