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宣布為法定古蹟的和平紀念碑,迷你倉樂器並非單幢式建築物,但在今天的文物保育政策下開始受到重視。在政府公布的一千四百四十四幢歷史建築評級名單中,有多處構築物也納入評級,包括馬灣的九龍關石碑、錦田的便母橋、水盞田的利達橋、蓮麻坑古橋和十八鄉的會仙橋等,其中便母橋的評級較高,列為二級。位於錦田水頭村的便母橋,蘊藏了一個令人津津樂道的孝子故事,因此其文化價值較其他石橋為高。據一塊刻於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年)的石碑記載,此橋由錦田鄧氏十九世祖鄧俊元興建,他居水頭村,其母親住在泰康圍,鄧母每日渡河來往水頭村探望孫兒,若遇迷你倉西貢潮漲或河水氾濫便不能通過。為此鄧俊元出資從福建漳州聘請一批石匠到來興建石橋,稱為「便母橋」。該橋由兩組花崗石板共六塊鋪設而成,長約十米,中間有一菱形橋墩,有助卸去水流的衝擊力。橋頭的康熙碑記曾被泥土埋了一半,碑文模糊不清,鄧族後人於民國四十八年(一九四九年)重修便母橋碑,粉飾一新,安放於橋頭,另外寫序記之,序碑上還刻了多首詩句讚揚鄧俊元的孝行。經歷了三百年,便母橋依然堅固如昔。但有關方面近年在橋旁加建一條新橋和涼亭,卻有點大煞風景。雖然新橋較為寬敞,兩旁又有欄杆,但遊人還是喜歡走舊橋,以體驗當年村民過橋景況。迷你倉將軍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