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由5月開始,迷你倉庫本港誘蚊產卵器指數已有所上升,�生署醫生表示,這意味�傳播登革熱的風險亦會上升。暑假即將來臨,很多市民會到外地旅遊。熱門旅遊地方例如泰國、新加坡等地的登革熱個案亦有所上升。截至6月24日,�生防護中心今年所接獲的登革熱確診個案,全部均為外地傳入個案。確診個案全為外地傳入�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醫生黃嘉文接受訪問時表示,登革熱病原體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此病毒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登革熱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登革熱典型的病徵包括突發的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食慾不振、嘔心及出疹。第一次感染登革熱的病情一般都較輕,病愈後對該類型病毒會產生免疫能力,但若隨後感染其他類型的登革熱病毒時,出現登革出血熱的機會則較高。登革出血熱的患者初時會出現發高燒、面部發紅,以及與登革熱相關的一般病徵。及後患者或會有出血的症狀,例如皮膚出現瘀斑、鼻或牙齦出血、甚或內出血等,嚴重的可致死亡。在診斷方面,她解釋單憑臨床表徵難以確定患者是否感染此病,所以一般須採集患者臨床樣本化驗。登革熱透過帶有登革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近年在本港並未有發現主要傳播登革熱的埃及伊蚊,但同樣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卻並不罕見。至於潛伏期,通常為4至7天。外露皮膚要塗上驅蚊劑至於治理方法,黃嘉文醫生稱,目前並沒有治療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的藥物。一般會自行痊愈,而症狀療法可助紓緩不適。登革出血熱患者則須接受適時的支援性治療。在預防方法上,避免被蚊子叮咬,例如應穿�長袖衣服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和防止積水,以免蚊子滋生。
- Jul 12 Fri 2013 21:31
本港迎登革熱 市民小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